左权:“献身革命 生死以之”
左权,湖南醴陵县人。1905年出生,1925年2月在黄埔军校读书时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5年11月,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。1930年奉调回国,随即被派往中央根据地红军中工作,先后任红新十二军军长,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兼政委,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,并率部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1936年5月,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任八路军副参谋长。1937年8月,率八路军司令部东渡黄河,协助朱德总司令、彭德怀副总司令,指挥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,粉碎日军多次残酷“扫荡”,创建并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。1942年5月25日,左权在山西辽县(今左权县)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时,在太行山十字岭遭日军炮击而壮烈殉国,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
左权同志是红军和八路军的名将,他不仅身经百战,功勋卓著,而且作风优良,品德高尚,对党无限忠诚,堪称世之楷模。他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革命风范,实践了自己“献身革命,生死以之”的诺言,书写了伟大的人生。
为革命读书:废寝忘食
左权一生,虚心好学,潜心读书,孜孜不倦,因而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很高,军事理论修养极深。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,总结人民军队战斗和部队建设的经验,找出规律性的东西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并提高到理论上来加以阐明。因而在人民军队建设、战略战术、参谋工作和后勤工作等方面,均有丰富的理论建树,是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。
左权素以酷爱学习、刻苦用功而闻名。他常对人说:“书本是知识的海洋,学习是进步的阶梯。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,我们必须发愤读书学习。”即使在戎马倥偬之际,艰苦的战争环境之中,无论工作多忙,时间多紧,他每天都要挤出一两个小时来读书、看报、写文章。无论古今中外,军政史地,他都广泛涉猎,或有计划地深入钻研。特别是对毛泽东军事著作,他更是精心研读,并结合战斗实际,写了许多军事论著。他读起书来,往往废寝忘食,警卫员为他准备的夜食馒头,经常是热的变冷,又切成片烤,烤焦了还不见他吃。他这种刻苦读书学习的精神,令同志们十分钦佩。
为抗日“值班”:事必躬亲
为了坚持持久战,八路军总部决定自力更生建设兵工厂。左权对此十分重视,亲自负责组织筹建,可以说是日夜操劳,呕心沥血。他顶风冒雪,爬山越岭,进行调查研究,
亲自勘察选定厂址。他不仅对厂房、仓库,而且对大小防御工事,都一一作了周密安排。建厂过程中,他带头参加劳动,砌石奠基,和泥抹灰,样样都干。他还经常深入工厂,了解情况,征求意见。由于左副参谋长亲自带领大家艰苦奋战,不到两个月,兵工厂就生产出了七九式步枪和掷弹筒,一年后便初具规模,有力地支援了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斗争。
左权对革命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火一般的热忱。在繁忙紧张的八路军前方总部里,当时除重大事情由朱德、彭德怀决定外,其他日常工作都是由左权来处理。参谋可以轮流值班,而他却是天天值夜班。大事必躬亲,小事不疏忽,严肃认真,细心周到,兢兢业业,鞠躬尽瘁。1940年的一天深夜,正是抗日战争最紧张的日子里,左权端着小半截蜡烛站在地图前谋划一场新的战役,因为两天两夜没有合眼,他实在困得不行,就站着睡着了。手中的蜡烛引燃了地图,又烧疼了他的手,他猛地惊醒,急忙脱下上衣把火扑灭。这时,警卫员赶紧跑来收拾了烧坏的地图,点燃了一只新蜡烛,并劝他去休息一会儿。他摇了摇头说:“大战在即,十万火急,我不是不想休息,是日本鬼子不让我们休息啊!”说完用冷水浸了浸头,又埋头工作了。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,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,左权同志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就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着。
为减轻群众负担:节衣缩食
由于日军的疯狂“扫荡”和国民党政府的封锁,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,使解放区军民的生活极端困难。为了战胜困难,夺取革命的胜利,左权领导部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“精兵简政,厉行节约,发展生产”等方针政策,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。“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”。在艰苦的环境中,也充分显示出左权同志心系人民、不忘群众、艰苦朴素、奋斗不息的工农本色。
左权身为八路军高级将领,却把自己看作普通一兵。他的鞋袜和衣服破了,总是自己动手,细心缝补,实在不能用时,就用于衬鞋帮,垫鞋底,也舍不得丢掉。在建设黄崖洞兵工厂的日子里,由于天天爬山,他的两双鞋子都磨穿了底。警卫员看他两个大脚趾被石头磨得血淋淋的,就劝他买一双新鞋,他说啥也不让买,让警卫员找来一根麻绳,自己在灯光下从旧布鞋上撕下帮子,缝在草鞋底上,又继续穿了一段时间。
左权廉洁奉公,不谋私利。抗战以来,他除了按规定每月领五块钱津贴外,自己没有任何财产,没有一点私积。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,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,他把自己的全部津贴和稿费捐出来公用,同大家一起节衣缩食,吃树叶和野菜。他曾给河南逃荒的一家难民送口粮、送种子,帮他们开荒度日;把分给他的那些缴获来的乳品全部送给伤病员,而他那不满周岁的小女儿,那时因母乳不足正在缺奶吃;他把仅有的军毯送给新来的干部,而自己只留一床盖了多年又薄又窄的旧棉被……在左权那博大的胸怀里,只装着抗日大业和广大人民群众,唯独没有他自己。
对党对革命事业:无限忠诚
左权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,一生服从党安排,一切听从党的指挥。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,党分配他去教学,他认真执教;任命他当军政委,他努力把党的决议贯彻到部队之中;调他去总部当参谋,他尽职尽责。无论是如何困难复杂的任务,如何艰苦恶劣的环境,只要是党的安排,只要是中华民族和人民解放事业的需要,他都义无反顾,不推辞,不畏缩,不叫苦,不怕难。而且能上能下,任劳任怨,艰苦奋斗,埋头苦干,十余年如一日。左权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,尤其表现在他身处逆境时也毫不动摇。1932年6月,因王明等人实行极端的宗派主义干部政策,大搞肃反扩大化,左权被诬陷参加过托派组织,受到留党察看处分,并被撤销了红五军军长兼政委的职务,调到红军学校任教官。受到错误处分后,他襟怀坦白,忍辱负重,顾全大局,虽一再向党申明自己不是托派,是被冤枉的,但在当时的中央不相信时,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埋怨党,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,仍然无怨无悔,始终如一地为党努力工作。
左权同志牺牲的噩耗传来,华北千百万军民十分悲痛,深切地怀念他、纪念他。时任副主席的周恩来称赞他“沉毅坚忍”,“英勇忠贞”,“足以为党的模范”。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:“名将以身殉国家,愿将热血卫吾华,太行浩气传千古,留得清漳吐血花。”聂荣臻同志于1942年在《祭左权同志》一文中对左权同志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:“我想起你对于民族对于革命的忠诚负责,生活的勤劳刻苦,学习的苦读钻研,对同志的虚心和蔼,对部属的爱护和关心,严肃的工作作风,英勇的牺牲精神,你是我们党的布尔什维克,你是我们民族的英雄!”
(来源:中共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印的《邢台英烈》,原创作品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
编辑:刘鑫阳 刘红雨
责编:刘来清
编审:赵 伟